在互聯(lián)網迅猛發(fā)展的當下,圖書數(shù)字化轉型給高校圖書館的紙質圖書借閱帶來了較大的沖擊?,F(xiàn)論述高校圖書館紙質圖書的重要性,對造成當前紙質圖書借閱量減少的原因進行分析,提出一些具有實際操作性的意見。希望高校圖書館通過加強紙質圖書意識形態(tài)的建設,對紙質圖書的管理、服務和推廣等工作進行創(chuàng)新,促進圖書館紙質圖書與數(shù)字圖書形成合力,從而實現(xiàn)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高校圖書館不僅是一個收集、整合、保存和傳播文化知識的機構,還是一個人們進行閱讀、學習、資料查詢和文化交流的場所。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萬物互聯(lián)互通的時代已經到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以及閱讀習慣都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網絡閱讀。隨著信息傳播設備的普及,知識的載體也發(fā)生了變化,數(shù)字圖書(電子書、有聲書和視頻書)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1-2]。數(shù)字圖書能夠在視、聽兩個方面給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感受[3],其獲取方式便捷、知識點檢索精準等優(yōu)勢是傳統(tǒng)紙質圖書無法比擬的。這在極大程度上激發(fā)了人們對數(shù)字圖書的興趣。部分高校圖書館為順應時代發(fā)展趨勢,在數(shù)字資源上投入的經費已經超過了紙質圖書。
紙質圖書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傳遞知識、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其是人類社會發(fā)展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高校是培養(yǎng)高素質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搖籃,是大學生認識世界、探求真理、解決重大難題的起點,是促進知識創(chuàng)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文化交流的場所[4]。高校的“人才教育”不能只聚焦于科學前沿,還應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為廣大學子打好基礎。紙質圖書作為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的核心,是傳播完整的、體系化的知識的重要載體。本文論述高校圖書館紙質圖書的重要性,對造成當前紙質圖書借閱量減少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有實際操作性的意見。
高校圖書館紙質圖書的重要性分析
紙質圖書在感官體驗方面的重要性
與數(shù)字圖書相比,紙質圖書可以使讀者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書籍精美的外觀設計和內容布局,在閱讀時有更真實的觸感反饋和翻閱體驗。根據(jù)2017—2019年相關高校圖書館的問卷調查結果,大學生普遍認為紙質圖書閱讀效果優(yōu)于電子閱讀。這說明在讀者的日常閱讀中,紙質圖書閱讀仍舊起著重要的作用[5]。
雖然數(shù)字圖書能夠在視、聽兩方面給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感受,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讀者的想象空間。而飽含溫度的紙質圖書,段落布局錯落有致,更易使人進行沉浸式閱讀,進而深度體會文字中的含義。紙質圖書有利于激發(fā)個人的想象力和靈感,提升個人創(chuàng)造力[6]。
紙質圖書在典藏方面的重要性
雖然數(shù)字圖書具有方便快捷和資源豐富等特點,但其資源更新?lián)Q代的速度過快,且嚴重依賴于計算機網絡,導致數(shù)字圖書資源存在遺失、報錯和亂碼等風險。而紙質圖書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更高,具有不可替代的典藏價值。同時圖書館的經典圖書上留存的著名人物簽字、章印和批注更是具有無與倫比的收藏價值。
紙質圖書在高校學生培養(yǎng)方面的重要性
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搖籃,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的集中地,不僅是滿足廣大師生精神需求的港灣,更是培養(yǎng)大學生專業(yè)學習能力的沃土[7]。在高??茖W研究工作廣泛開展的當下,學生和教師更多依賴于電子學術文獻開展有關工作。雖然數(shù)字文獻獲取便捷,可以做到隨需隨找、隨用隨查,但其往往只能為讀者提供精準查找的內容,導致其獲取的知識點是碎片化的,不利于讀者在新方向和新領域的學習中對相關學科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而紙質圖書中完整的知識結構和系統(tǒng)化的專業(yè)解讀是解決在專業(yè)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的良藥。不同于初中和高中的學習模式,在大學課堂上教師教授的是專業(yè)知識的框架和核心部分。這就要求大學生要在課下根據(jù)教師課上所授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和鞏固,一方面了解完整的專業(yè)知識結構,另一方面拓寬專業(yè)知識領域,做到點、線、面的串聯(lián)和深度理解。在此過程中,學生需要做好相關的專業(yè)課筆記,而相較于數(shù)字圖書,紙質圖書更便于標注、記錄和拓展知識點,有助于大學生手腦并用,加強對知識點的學習、理解和記憶。由此可見,紙質圖書在學生專業(yè)知識學習上仍舊處于主導地位。
紙質圖書在健康閱讀方面的重要性
高校圖書館不僅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場地,更是培養(yǎng)大學生閱讀習慣,促進文化和知識交流的重要場所,而紙質圖書在圖書館的重要性是無可替代的。如果圖書館中都是電子圖書,師生面對空無一物的圖書館難免會失去閱讀的樂趣。而圖書館中明亮的閱覽室、整齊排列的書架和卷軼浩繁的紙質圖書是激起廣大師生求知欲的最大因素。暢游在浩如煙海的紙質圖書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圖書,是讀者踏入圖書館的初心。
不同于數(shù)字圖書,紙質圖書的閱讀不受網絡和設備的限制,師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閱讀,避免電子設備帶來的各種輻射。讀者在閱讀紙質圖書時,可以減少電子設備帶來的干擾,注意力更加集中,保持思維的連貫性,更好地進行深度閱讀和思考。
高校圖書館紙質圖書借閱面臨的挑戰(zhàn)
數(shù)字化對紙質圖書的沖擊
近年來,電子閱讀率逐步增長。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數(shù)字化閱讀接觸率為79.6%,18—59周歲人群占成年數(shù)字化閱讀方式接觸者的92.8%[8]。這說明人們更傾向于使用數(shù)字圖書進行閱讀。隨著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電子圖書因更新速度快、種類齊全以及獲取信息方便,備受大學生的青睞。此外,電子圖書還可以節(jié)約存儲空間,存放100本紙質圖書需要一個高達2米的書架,而100本數(shù)字圖書僅需一個U盤就可以存儲[9]。
紙質圖書價格增長對采編的制約
從成年國民傾向的閱讀形式來看,成年國民中傾向于“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的比例在逐年上升,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別為36.7%、43.4%、45.6%[10]。這說明國民對紙質圖書的需求日益增長。然而2018年京開圖書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0年每本新書的平均定價為47.20元,2015年每本新書的平均定價為63.10元,2018年每本新書的平均定價為68.50元[11]。隨著生產成本的增加,紙質圖書的價格逐年遞增。在圖書館采編經費基本不變的大行情下,圖書價格大漲,勢必會對高校圖書館的紙質圖書采購工作造成影響。大多數(shù)圖書館為了保證采編的數(shù)量,降低了采購的復本量或是圖書的質量。然而,復本量直接影響著讀者對紙質圖書的可獲得性[12],而質量不佳則會直接影響讀者選擇紙質圖書的熱情。
紙質圖書管理發(fā)展滯后
高校圖書館在對紙質圖書的管理中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專業(yè)類紙質圖書的采編與本校的學科發(fā)展結合不夠緊密,主要體現(xiàn)在對特色學科的專業(yè)書籍采購不夠,不能及時跟進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動態(tài)和新方向;二是興趣讀物無法滿足廣大師生的需求。目前,仍有部分高校處于封閉管理狀態(tài),工作人員在進行圖書采編時要精準把握師生的閱讀偏好,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高校圖書館紙質圖書借閱的改進策略
強化紙質圖書的核心地位,加強意識形態(tài)的建設及宣傳
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6本,高于2020年的4.70本。人均電子書閱讀量為3.30本,高于2020年的3.29本[13]。由此可見,我國成年人的閱讀量在增加,紙質圖書的閱讀優(yōu)勢仍然明顯。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要深刻認識到紙質圖書的重要性,要始終意識到,無論科技如何發(fā)展,人們的閱讀習慣如何改變,紙質圖書在圖書館中仍然占據(jù)著主導地位。只有強化意識形態(tài)建設,工作人員才能將被動工作轉變?yōu)橹鲃庸ぷ鳎拍芨玫孛鞔_紙質圖書在圖書館建設中的地位,明確后續(xù)工作的開展方向[14]。同時,圖書館還應加大對紙質圖書重要性的宣傳力度,提高學校管理層對紙質圖書的重視程度,激發(fā)師生的閱讀興趣,充分發(fā)揮紙質圖書的價值。
優(yōu)化紙質圖書的管理及服務
紙質圖書存在容易受潮、破損等問題。為了保證紙質圖書的使用壽命,圖書館不但要通過完善硬件設備為圖書存儲提供適宜的環(huán)境,還應提高工作人員的管理意識,如對歸還圖書進行詳細檢查。
此外,圖書館要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使圖書館工作人員更加專業(yè)化、多元化。相關報告顯示,高校圖書館出現(xiàn)了很多新的職位,涉及技術支持、虛擬化服務、用戶體驗、數(shù)字人文與知識服務管理等[15]。當下大部分高校圖書館都成立了流通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小組,不僅可以統(tǒng)計當年的各項數(shù)據(jù),還可以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但多數(shù)情況下,這些改進措施僅針對高校圖書館的工作。筆者認為,高校圖書館還應與其他相關部門和院系保持高效聯(lián)動,比如優(yōu)化流通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小組的結構,由圖書館領導擔任組長,提高小組站位,同時邀請相關部門的人員參與,擴大小組輻射范圍。
優(yōu)化紙質圖書的閱讀推廣活動
閱讀推廣活動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興趣讀物的宣傳和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二是建設專業(yè)知識學習的第二課堂。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已成為圖書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6],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會在每年的“世界讀書日”開展主題活動,還會策劃“詩詞鑒賞”“好書推薦”等系列活動。但無論是活動規(guī)模、宣傳力度,還是師生的參與度,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筆者認為可以將高校的閱讀社團納入圖書館協(xié)管范圍,讓學生參與圖書館相關工作,并對相關社團或協(xié)會的運行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以提升閱讀推廣活動在學生中的宣傳力度,提高各種活動的參與度[17]。同時,圖書館可以緊密聯(lián)系社會有關力量,比如開展“品牌出版社的優(yōu)質圖書鑒賞”活動,邀請省市級作家協(xié)會舉行“文學進校園”活動。通過與專家面對面進行交流,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設立學生導讀崗位,讓導讀工作走入學生中,可以從學生會、年級、班級層面開展導讀交流活動[18]。
構建專業(yè)類圖書信息互補機制
圖書館對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的貢獻是評估高校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依據(jù)之一[19]。目前高校教育還是以課堂教授為主,但區(qū)別于“喂養(yǎng)式”教學,目前的教育模式在傳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圖書館應該主動與各院系的專業(yè)老師建立互動關系,一方面將圖書館具體的專業(yè)類圖書儲備情況及時告知一線教學老師,并實時接收反饋信息,補全專業(yè)類圖書的種類和數(shù)量;另一方面參與到大學生的教育過程中,開展“第二課堂”,形成“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20],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查詢資料和歸納文獻完成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在完成課程設計、畢業(yè)課題的同時,通過與一線教師聯(lián)動,由圖書館提供高質量的知識服務,培養(yǎng)大學生自主解決相關問題的習慣[21]。
根據(jù)萊文森的補償性媒介理論,傳統(tǒng)媒介紙質圖書與新興媒介電子圖書是相互補充的關系,而不是相互替代的關系[22]。在信息化技術蓬勃發(fā)展的當下,高校圖書館的建設不能簡單側重某一方面,要在以紙質圖書為核心的前提下,通過信息互通、數(shù)字化補充、多媒介并進的方式開展工作,為高校學科發(fā)展、人文建設提供支持,為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付君.關于提高高校圖書館圖書資料利用率的思考[J].信息系統(tǒng)工程,2021(04):97-98.
[2][8]國家圖書館研究院.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發(fā)布[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2,31(03):38.
[3][9]岳佳.新媒體趨勢下如何有效利用高校圖書館紙質圖書[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2(10):153-154.
[4]李穎川.論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標與民主管理[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01):2-5.
[5][12][22]Fu Xin. Research on Long Term Preservation Strategy of University Library’s Books and Materials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Data[J].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2021,1992(03).
[6]張翠真,陳偉.高校圖書館紙質圖書存在的意義[J].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16(01):107-109.
[7][14][17]Luo Lin. Application of Data Mining in Library——Based Personalized Learn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Learning (iJET),2017,12(12): 127-133.
[10][13]魏玉山,徐升國,拜慶平,等.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主要發(fā)現(xiàn)[J].新閱讀,2022(05):32-34.
[11]安夢鈺,謝巍.我國圖書定價趨勢與問題研究[J].市場周刊,2020(01):8-10.
[15]Alexis Weedon. Digital Resources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J]. Journal of Victorian Culture,2010,15(02):287-291.
[16][20]付克頂.提升高校圖書館館藏圖書利用率的思考[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9,18(04):285-286.
[18]馬杰,滿萌,劉紹榮.高校圖書館紙質圖書利用提升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圖苑,2021,34(02):40-43+48.
[19]徐路.新技術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發(fā)展趨勢研究——基于ACRL《高校圖書館發(fā)展大趨勢報告:2016版》分析[J].圖書與情報,2017(04):83-90.
[21]Fei Yan, Ming Zhang, Jian Tang, et al.Users’ Book-Loan Behaviors Analysis and Knowledge Dependency Mining[J].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2010,6184:206-217.